白描心情
罌粟花
圖.文/林淑女
前些日子因事忙,寫白描花之事,竟忘了,等工筆畫刊要圖文才想到,不禁記起這次東歐行,住處河邊看到的罂粟花,形象体稀清雅嬌弱的模樣,讓人愛憐、能發現灣粟花是子件讓人興奮的事,由於罌粟花被視為有毒植物,能製成毒品,因此在台灣難得一見。這次旅行到捷克CK小鎮,在下榻的旅店後花園,直通河岸邊,見到了
罂粟花獨立身影,由苞到花開,到第三天我們離開CK小鎮,幾乎每天會去關注她的成長,同時發現,罌粟花應是當地居長灑種子栽植的,滿地石縫邊都開滿未開花的苞芽,害羞怕見人似的低著頭,株株隨風挺立,十分嬌柔可人。罂粟之名,其來有自;「罌」指的是花的果實,狀如酒罈,「栗」指的是花的種子,小粒且圓形,狀似小米。國人熟悉的「美人」在日本被通稱為「姬罌粟」或「芥子」,由於是同屬罌粟科植物,在型態、特徵上十分相近,不容易辦識,當地居民常將鴉片罌粟花的種子與同屬罌粟科的虞美人,相混而栽植。
罌粟俗稱「大煙」,春天播種,三伏天開花,秋天收割,再將煙汁曬成鴉片煙土。而「三伏天」指的是小暑到大暑間的天氣,也是在季節上最熱的時期。
有一首歌謠,是這樣形容罌粟花:「六月裡,三伏天,洋煙開花,鮮套鮮,紅花鮮、白花鮮,鮮花落了,結成灰蛋醃。」字韻壓得有味,也將罌粟花的生命起落,寫得幾盡完美。
罌粟花,二年生草本,高三四尺,葉平滑曲捲,無柄,抱莖互生,有深裂及鋸齒狀,初夏抽花莖,花的結構;一莖一花、一花一蒂,結一果,果實如雞卵,呈淡灰綠色彩,花蕾苞下垂,開時上仰花色鮮明,有紅有自,十分美麗。花型有單葉(四瓣)與千葉(複瓣)兩種,花萼兩瓣極薄,有早脫性,花開上仰,夢片隨即掉落,雄蕊甚多,雌蕊一枚,形如壺狀。
原產於歐洲的罂粟花,在唐朝時經由大食人進貢傳入中國。學名
Papaver,宁意據說在拉丁語意上是一種「會分泌乳白色樹液的植物」,花的乳汁貪有極強的麻醉效用。故傳入中國後長閒以藥草植物而為之栽植。有關罌栗花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:
「罌粟秋種冬生,嫩苗做蔬食甚佳。葉如白苣,三、四月抽薹結青苞,花開則苞脫。花凡四瓣,大如盞,罌在花中,新蕊襲之。花開三日即謝,而罌在莖頭,長一、二吋,大如馬兜鈴。上有蓋,下有蒂,宛然如酒罌。中有白米極細,可煮粥和飯食。水研濾漿,同綠豆粉作腐食尤佳,亦可取油。其殼入藥基多⋯」。今將其白描畫法敘述如下;
1花苞畫法與莖
2半開之花各種型
3全開花各種型:四瓣與多瓣
4葉各種型
5完成圖
1花苞畫法與莖
2半開之花各種型
葉各種型
罌粟花完成圖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