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花小品畫
芙蓉花小品畫/
入秋季節,芙蓉花陸續開了,國館水墨研習選了李迪紅白芙蓉圖作臨畫題課應景。
想起前些年,住所附近金華國小操場邊有兩株木芙蓉,每到秋季,盛開的芙蓉花景,增色不少。近日發現芙蓉樹已被移除,沒有芙蓉花裝點,校園少了些許秋天的景象,心裡覺得悵然。近日在大安公園生態池旁也見芙蓉花開,樹身不高,但花也開的極美。
芙蓉花小品畫
芙蓉花小品畫/
入秋季節,芙蓉花陸續開了,國館水墨研習選了李迪紅白芙蓉圖作臨畫題課應景。
想起前些年,住所附近金華國小操場邊有兩株木芙蓉,每到秋季,盛開的芙蓉花景,增色不少。近日發現芙蓉樹已被移除,沒有芙蓉花裝點,校園少了些許秋天的景象,心裡覺得悵然。近日在大安公園生態池旁也見芙蓉花開,樹身不高,但花也開的極美。
早年,資訊網絡不發達,城市長大的小孩,要看植物生態不容易,只能由圖片與書本見其真,也一知半解。
教學初期,因緣際會,得到一小株含苞且正要開的芙蓉,才真正看到花的完整面貌,從花開到花謝,謝了的花整朵捲曲不落地,清晨花色由純白、粉白相參、過午由粉紅、轉紅,黃昏日暮即入夜,變色芙蓉如霞,慢慢合上,結束其生命最燦然的光彩。
很多植物雖然也有ㄧ日開合,但不會變色,如牽牛(朝顏)、朱槿、睡蓮、含羞草⋯等。ㄧ日三變的芙蓉花,生命全相在生態中一一見證,讓人印象深刻。
芙蓉花是常入畫的植物,ㄧ般都稱山芙蓉與木芙蓉,又名拒霜花,拒霜名,據載最早原引自唐朝詩人李范的詩:‘’天涯故友無來信,窗外拒霜空落花‘’。之後,有蘇軾、陸遊…等也留下對拒霜花的詠嘆詩句,讓人想一窺芙蓉花的風韻。
而芙蓉花,有些成長於水邊,有時常會和古稱水芙蓉的荷花相混肴。
芙蓉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,花形與朱槿相似,最大不同在葉子,芙蓉葉有鋸齒緣深裂,且呈三角形狀或闊卵形,花期9月到11月,是台灣特有種。
芙蓉分為單瓣與複瓣兩種,芙蓉花為頭狀花序半球形 ,密被柔毛,花苞著生於枝端或葉腋,樹皮老幹灰白,樹多分枝,小枝直立、平滑或斜彎上昇。下半樹枝幹多無葉。
找出早年的芙蓉花畫稿,花形有單瓣、複瓣,工筆、沒骨畫法有之,紙薄已瀕臨破裂,無法再填加完整,兩張2013年前後的小品,用色較不同,可能教學時已傾向有置入背景色,紙質是楮皮紙及厚雲母宣,今應景應時整理出,也分享。
紙本工筆畫法提示:
花鉤畫好形狀後,可先罩白薄塗,乾後由花底心處,「白色花」以草綠微調黃土,「粉紅花」則以胭脂色淡染,並向花緣邊淡化開。
反之,也可先以草綠加些許黃土,或以胭脂色淡染,向花緣邊淡化開。待乾後,由外緣罩染白粉,向花心處接染勻。如此每瓣花,依序洗染底色再罩白。最後再以粉色線提花脈。
#芙蓉花小品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