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花小品畫
玫瑰花小品畫
2023.03.23
三月初春台北玫瑰園的花盛開,難得疫情全面解禁,也正逢花期,應友人相約賞花,見到品類繁多的玫瑰,只能以五彩繽紛來形容。
畫傳統花卉,以玫瑰花名為場景或插瓶清供沒見過,但白薔薇則在馬遠的小品團扇裡得見。大概因同屬薔薇科,西方人稱玫瑰、薔薇、月季都是同名稱,但中文名稱就有區分品類,以前總認為薔薇是會攀牆的植物,花朵頂上簇生,花較小,一枝多苞。這次在玫瑰園見到玫瑰花攀爬的本領,讓我改變賞花的視野。
往昔認定的月季花,花形疏朗,花瓣婉約可人,取名月季,就是三不五時,就常會開花,玫瑰則有季節限定,現在看來整個園裡玫瑰、月季、薔薇幾乎已渾然一體。讓人眼花撩亂。
林淑女《淡粧》 1998 蟬衣宣
林淑女《花妍正麗》 2007 棉紙(雙鉤)
林淑女《紫醉》 2014 蟬衣宣
林淑女《紅露霞英》 1996 絹本
早年畫玫瑰,可能也畫過月季,因月季花的嫩芽葉偏朱紅,花刺較疏,不若玫瑰花刺密集彎勾會扎手。
這次賞花發現玫瑰嫩芽葉偏嫩綠,花形有大有小,葉緣有鋸齒狀也較長形,葉片奇數,三至五葉,有些甚或七葉。
而園中較多彩鮮亮的黃、紫、朱紅應該都是中文裡品類說的月季花,色彩繽紛。
林淑女《和玉凝香》 1997 蟬衣宣
我們平常見到的玫瑰花,色澤以粉紅、洋紅或大紅色最普遍,只是經過專家職人們改良後的玫瑰花品類是否都已更親近些,就不得而知。
手邊找到一捲玫瑰、月季混合在一起的小品畫,有白描、寫意(半工半寫)、工筆。
西方通稱玫瑰,我們就以玫瑰花小品畫統稱。小品畫有的年代久遠,因為是畫稿,捲在塑膠袋裡,感覺紙質還好,幾天整理也分享。
林淑女《風香清韻》 2014 棉紙(雙鉤)
林淑女《芳菲清韵》 2015 絹本、扇面
林淑女《燦若朝霞》 2001 棉紙 (鉤花點葉)